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城区南侧,是阆中的历史城区,也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(而非古镇),和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山西平遥、云南丽江、安徽歙县并称为“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”。
阆中旅游简介
阆中古城山围四面,水绕三方,天造地设,风景优美。2000多年来,阆中一直为蜀道南路的“咽喉之地”和川北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中心。而且早在1000多年前,阆中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,杜甫曾赞道“阆中胜事可肠断,阆州城南天下稀”,苏轼曾赞道“阆苑千葩映玉寰,人间只有此花新”,陆游也曾在此留下了“城中飞阁连危亭,处处轩窗对锦屏”的佳句。
阆中古城中纵横勾连的肥肥瘦瘦、长长短短,犹如长短句一般的古街、古院、古屋以及点缀着沧桑之意的古树,繁复中见别致,玲珑中显精巧,堪称我国建筑文化中的一朵奇葩。古城山、水、城如唇齿般相衬相倚,人居环境妙趣天成,堪称典范。古城如今保存下来的古街巷达61条之多,而古院落更是数以千计,总面积达2.1平方公里。
阆中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园林建筑的特点,形成“串珠式”、“品”字型、“多”字型、“倒插门式”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,这些建筑和谐相处,相得益彰,为古城营造了浑厚而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氛围。大院里恬淡雅静的亭台楼榭,砌工精湛的花台、花园和葱茏的古树名木,以及回廊和画宇下的笼中画眉,青石阶沿下花缸中的嬉戏游鱼,组成了一幅幅声色俱佳、动静和谐的立体图画,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和审美愉悦。
“秦砖汉瓦魂,唐宋格局明清貌;京院苏园韵,川渝灵性巴阆风。”这幅对联完整地概括了阆中古城的特点和历史风韵。
阆中景点门票
甲票(含张飞庙、贡院、华光楼、中天楼、嘉陵江体验游或风水馆)80元/张
乙票(含张飞庙、贡院、华光楼、中天楼)70元/张
单景点门票:张飞庙(汉桓侯祠)40元/张、清代四川贡院 35元/张、中天楼10元/张
古民居院落特色游(含星座苑、杜家客栈、蒲氏宅第、张家小院、李家大院、胡家小院)30元/张。
中文名称: 阆中市
外文名称: Langzhong
别名: 阆州,阆中古城
行政区类别: 省辖县级市
所属地区: 四川省南充市
下辖地区: 七里街道、保宁街道、江南镇、等
电话区号: 0817
邮政区码: 637400
地理位置: 四川盆地东北部,嘉陵江中游
面积: 1878平方公里
人口: 87。7万(2008年)
气候条件: 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
著名景点: 阆中古城、张飞庙(汉桓侯祠)、川北道贡院、锦屏山、巴巴寺、等
气候描述:
每年春、秋两季是前往阆中旅游的最佳时期。
3-5月阆中古镇气候温暖适中,暖风拂面,游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,心情大好;每年9、10月份,阆中有微微凉风拂面,倍感舒爽,十分适合出游赏秋。
最佳出行时间:
最佳出行月份:每年4月~6月
出行看点:(1)汉桓侯祠(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) (2)川北道贡院(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) (3)华光楼(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) (4)清真寺(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) (5)巴巴寺(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) (6)福音堂(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) (7)观音寺(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) (8)朱家山坪上遗址(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)。
阆中美食概述
阆中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,由回、汉、满多民族饮食文化构成,风味小吃花色品种众多,烹调技艺高超。其中最为有名的当数白糖蒸馍、张飞牛肉。除此之外,阆中油饟馍馍、盛传的“神童子水饺”、和保宁三绝汤都是不可错过的当地美食、小吃。
其实说起来,阆中隶属四川,吃在阆中,口感又能差到哪去。
历史
绚烂的三国遗迹
在阆中,与三国和张飞相关的遗迹很多,如通往剑阁的皇柏大道上的千年古柏树,相传就是当年张飞栽下的。在阆中市文城镇双山垭境内还有张飞大战张郃的古战场瓦口隘。沿阆中去汉中古官道前行,可见石梯、石板路上有许多马蹄形的小坑印,据当地老百姓说,那是张飞的战马踩成。至双山垭,但见山峰重叠,沟壑纵横,断崖绝壁。山上原有一道顺山势起伏而成的石砌城墙,高约2米,宽约10米,长约1000米。城墙中段,有拱形石门,上刻“瓦口隘”大字,并有清代咸丰年间培修隘墙的碑记。十几年前,由于兴修水利工程,城墙和石拱门均被拆除,现仅能见隘墙痕迹和砌墙的石灰印痕。瓦口关一带,至今仍流传着有关张飞的勇猛故事。瓦口关附近的棋盘山,相传是张飞下棋之处。关下有个营盘湾,据说是张飞饮酒装醉,大骂守关魏将张郃,诱其出战之地。在阆中市龙泉镇的严颜寺,为纪念三国名将严颜而建,插旗山为张飞行军插旗处、诸葛山为诸葛驻留处。阆中位居于“三中”汉中、巴中、阆中的“三国(蜀汉)文化走廊”的北段东路,三国古驿道,张飞庙、瓦口隘、管星街、严颜寺、立马铭。张飞遗址遍布,处处有“三国”,就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。
宜: 祭祀、塑绘、开光、订盟、纳采
*声明: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,广大业主自行判断。
*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,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,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