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,晋祠以北的寺底村,主峰高1325米,蒙山晓月为旧太原八景之一。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(551)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,开凿了高 200尺的摩崖大佛,称为西山大佛,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高。隋文帝时新建了庇盖大佛的殿阁,唐高宗和武则天曾来此礼佛,赐宫内袈裟。由于寺毁阁倾,大佛淹没于乱石瓦砾之中,仅见胸颈部分,胸宽25米,高17。5米,颈部直径宽五米。目前做为旅游资源正在规划开发之中。
蒙山大佛(又名西山大佛)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,坐高40米,通高(大佛站立高度)66米,大佛两耳齐肩,双目微睁,背依群山,盘腿而坐,其中新添的佛头高12米、直径8米,重约140余吨。文物专家介绍,为蒙山大佛选定的佛头式样,是参考当地上世纪50年代出土的北齐佛头造像式样确定的。此前,由于风化、开裂严重,再加上岩石裂隙造成的空洞太多,文物部门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,已经采用锚固灌浆方式,对佛体本身进行了加固,共灌浆450余吨。
蒙山大佛位于太原市西南二十多公里的蒙山景区,始凿于北齐时期(公元551年),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。公元660年,唐高宗李治曾携皇后武则天到此礼佛,并于两年后做成袈裟派专使驰马飞送并州,为大佛赐披袈裟。这座被专家和学者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巨型摩崖佛像,不仅高于已被炸毁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,而且比四川乐山大佛还要早162年。2006年,为振兴旅游产业,实现绿色转型,晋源区决定重新开发蒙山景区。此间,为了修复大佛,专门聘请中国地质大学专家组,对大佛及其所处区域进行了地球物理和工程地质勘探。经过两个多月的野外作业和实验,确定了大佛加固及修复方案。在修复过程中,为确保“复出”的大佛既能发挥商业价值,又能保持完整的文化价值,晋源区还曾多次邀请全国各地专家为修复工程建言献策。
晋阳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,原为东魏所建的大庄严寺。北齐天保二年(551),高洋赐额“开化”,又称开化寺,并依山凿制佛像,建成上、下二寺,称“大庄严石窟二寺”,可见“西山大佛”当初是称“石窟”的位于上寺之中。隋文帝仁寿初年(602),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,改称“净明”寺。唐武德三年(620),李渊留守晋阳,复名开化寺。显庆五年(660),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幸并州,瞻仰开化寺和童子寺大佛,“礼敬瞻睹,嗟叹希奇,大舍珍宝财物衣服”,并令并州州官长史窦轨“速庄严备饰圣容”,“开拓龛前地,务令宽广”。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后,经两年时间,由皇帝内宫做了两件袈裟,派专使驰马飞送并州,给这两寺大佛像赐披袈裟。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,“放五色光,流照崖岩,洞烛山川”,“道俗瞻睹,数千万众”,轰动了并州。唐武宗灭佛时,大阁虽然失修破败,但大佛未损。晚唐乾宁二年(895),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,“计口随钱,不可胜计”,五年用工三十万,重修了大佛阁。五代后晋开运二年(945),北平王刘智远留守北京(晋阳),又修佛阁。这次重修的庄严阁,高五层,每层十三楹,二十六间,共一百三十间,将二百尺高的大佛庇盖于内,可见阁之大。元末(1368),寺毁阁倾,火佛头部掉落,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。明洪武十八年(1385),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,称法华寺。显赫了八百年的“西山大佛”便从此埋没六百余年。
太原蒙山大佛现在不要门票!
不过有个10元的小交通!
宜: 祭祀、塑绘、开光、订盟、纳采
*声明: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,广大业主自行判断。
*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,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,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