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在装修市场上除了数量有限的正规家装公司外,很多装饰公司在和散兵游勇的游击队争抢市场份额。一些急功近利的装饰公司便会盲目地去迎合消费者的装修要求,有时甚至给消费者“挖坑”,诱导消费者。
设计中让你花不必要的钱
目前,部分装饰公司为了利益,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故意复杂化,有意多报、谎报,加大工程量,例如在计算涂料和墙面积时,有意将门窗的面积不予扣除,或者增大墙面的长宽等,都会导致装修的费用增大。还有一些设计师,利用消费者不成熟的心理,在室内设计中加大无用多余的项目,以此抬高报价,而正规装饰公司的设计师则从“适宜居住”的原则出发,不刻意增加不必要的装饰项目,真正让整个房子的空间更具合理性和舒适性。
对此消费者应该坚持自己原有的思路,细心计算室内面积,尤其对一些可有可无的项目,可以予以去除。
注意设计师的陷阱:
陷阱一:故意增加装修项目
有些设计师在设计中故意增加装修项目,不需要做梁的地方加个梁,没必要吊顶的地方非要吊顶。这样一来,装修报价就要高很多,设计师的提成也就会增加很多了。
对付这种陷阱,消费者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居住需求。如果在设计中出现了造价较高,又没什么实用价值的项目,您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要求。
陷阱二:舍低就高捞取回扣
有一些建材商和设计师私下约定,只要设计师在设计中使用了他们的材料,最后由建材商给设计师回扣。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,就故意使用这些有回扣的材料。即使有其他价格比较便宜、装饰效果更好的装饰材料,设计师在设计中也不会采用,结果让消费者花冤枉钱。
对付这种陷阱,就要求您对目前的装饰材料市场有个大致的了解。什么材料适合自己的新居,这种材料大致的市场零售价等内容,您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。
吃回扣 消费者成了“冤大头”
调查显示,现在建材品种繁多,“利润做得越来越薄”。许多中小品牌不得不靠低价来争取客户。再加上“勾兑”设计师越来越高昂的费用支出,让许多建材商都感觉吃不消。这些新型公关策略的广泛推行,于是不可避免便出现了建材商以次充好、偷梁换柱的情况。
一般来说,设计师在建材选购上对消费者具有决定性的影响。因此,如果带设计师同行,便给设计师吃回扣提供了机会。即使消费者随意前往哪一家,建材商也可以一眼看出端倪,为设计师预先留下回扣。
对此,不少行业人士忧心忡忡。他们认为,当建材商越来越将设计师看作战略资源进行疯狂争夺的时候,那么这种费用必然转移到消费者身上。在建材价格走低的情况下,各种坑害消费者的情况便难以避免。在此提醒各位消费者一句,购买装修材料一定要小心谨慎。
宜: 祭祀、塑绘、开光、订盟、纳采
*声明: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,广大业主自行判断。
*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,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,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。